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逆 > 第一卷洛阳逞逆乱,豪强乘势起 第九十九章 重新开发金谷园房产

第一卷洛阳逞逆乱,豪强乘势起 第九十九章 重新开发金谷园房产(1 / 2)

书名:晋逆 作者:暗夜残花 字数:3035

洛阳就位于洛水之北,古人有讲究,山南水北谓之阳。
石崇的洛水冶炼作坊距离洛阳不远。
因为冶铁炼钢的高炉火力需要借助水力风排鼓吹烧旺加热,所以冶炼作坊必需修建在水流湍急的河流旁。
石崇的冶炼作坊正是修建在洛水河流最湍急的地方,和福禄堂酒楼一样,这边也有专门的负责人打理。
手工业原本主要由官府专营,设置少府及作部。
西晋这时期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品质也更好。
在热处理技术中发明了油淬,使铸铁可锻化,最后锻件成为主导地位。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由于马钧改良纺织机,使其品种及品质皆提升。
当时制纸业除麻纸外,也利用藤做出“藤角纸”。
纸张已经可作出雪白纸及五色花笺,到南朝完全替代竹简和绢、锦。
制瓷业在制成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并广泛在南方地区扩散。
例如浙江就形成越窑、瓯窑、婺州窑及德清窑。
制茶业方面,由于士人习惯饮茶并提倡以茶代酒,使需求提高,种植区域进展到东南沿海。
造船业归官府管理,当时大船载重达万斛以上。
由于江南水路繁多,所以十分兴盛。
石崇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冶炼作坊和产业,也还在一直运营作业。
这边的负责人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冶炼匠,叫华炎。
华炎五十余岁上下的模样,看起来比柯君要小上许多岁。
可能是进行高炉冶炼作业,常年被高温炙烤的缘故,看起来脸色通红。
过度工作恶劣的环境和劳作,脸上也十分沧桑,皱纹沟壑道道,显得十分苍老。
然而身材却很结实,敞开的怀,显露出粗壮而结实的胸肌,以及手臂肌肉。
另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铁器铸锻的匠人郝磊,看起来也五十岁不到。
比华炎略年轻,身材也更加高大结实,一身的腱子肉。
幸得有石方这个石府大总管带路,华炎和郝磊都对他很熟悉。
又听闻石寒现已接管了石崇死后的家业,如今一切都是由石寒当家做主。
这两人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忙极其热情地接待。
石寒在二人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作坊内最重要的一环——炼铁的高炉。
首次见到这座庞大的高炉,石寒还是被惊了一大跳。
原来这座炼铁炉高达2.16米,宽2.19米,长3.14米。
这座炼铁炉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古代炼铁业的高度发展水平。
此外,炉壁也更加厚实,这座炼铁炉的炉壁厚度已经达到5~6厘米,炉壁内壁上设有用于加热的风口。
而这样进行炉壁加厚有利于减少铁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使炉温迅速上升,从而提高炼铁效率。
“没想到啊,高炉工艺和炼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此等地步和水平,我还是小觑了古人的智慧啊,”石寒内心默默感慨道。
古代炼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
像石崇建立的这种冶炼作坊,最初的目的也还是为了炼金和炼铜。
“只可惜,封建统治者根本不重视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把匠人和商人都统统视作操贱业,打压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只有世家子弟和读书人才能高人一等,完全抑制了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
炼铁技术是以生铁为原料,经过冶炼、铸锭而得到制品的一种钢铁生产技术。
冶金技术促进了炼钢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也促进了铁器的应用和推广,铁器早已广泛用于农具、兵器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石寒又看到了作坊内生产的许多刀剑枪戟盾等兵器,和犁耙锄铲钎等农具。
质量都是杠杠的,甚至炼钢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火候。
“华师傅,郝师傅,很不错,我很满意你们打制的各种铁具,”石寒参观完之后,向华炎和郝磊二人称赞道。
华炎态度诚恳地答道:“公子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用心地工作,争取再创佳绩,打造出更好的实用物件,并同时不断提升炼钢技术。”
“不过,现在我有点事情要找你们帮忙,”石寒这才说明来意。
郝磊拱手应诺:“公子请尽管吩咐,无不欣然之至!”
“我想让郝师傅先随我回一趟白马庄园,要交付给郝师傅一项特殊的制作任务。”
“不胜荣幸,”郝磊一口答应。
石寒遂带了郝磊等几个铸锻匠人返回白马寺庄园,让他们与柯君共同探讨商议制造发条木人的具体详情。
另一边,石寒又命令情报公关部第一队队长林珊珊,副队长朱琦琦带领队员潜入洛阳,去广为散播张方蓄意杀害赵王使臣张华,故意挑唆赵王与河间王之间矛盾的谣言。
到了下午,石寒又带上石方,男兵第二队队长杨伯支,以及二、三十个护卫,叫上那群刚被收留回来的乞丐(其中二十多个机灵聪慧的壮劳力交付给了柯君使唤和教导),重新来到被焚为灰烬的金谷园。
金谷园在石崇生前原本是个极其繁华的所在,而且侵占了洛阳京郊皇家猎苑的一部分,可见规模之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