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陛下,九皇子造反了! > 第121章 赫连承志的忧虑

第121章 赫连承志的忧虑(1 / 2)

书名:陛下,九皇子造反了! 作者:00玖 字数:2423

赫连承志走在朱雀大街上,望着拥拥攘攘的繁华景象,神色略微有些复杂。
外使前来大胤觐见,会被安排在驿馆居住,还会有专门的官员陪侍,但并不会限制他的自由,大胤天朝上邦,这点礼节还是有的。
天色正午,朱雀街上人来人往,车马如龙,喧闹而繁华,一点都没有寒冬的冷肃。
“赖皋,你看大胤如何?”赫连承志面色晦暗,看不清表情。
赖皋是他的亲信,也是他最为信任的谋士,听到赫连王子问话,点头应道,“很繁荣。”
“咱们这一路行来,虽然见了不少纷乱灾情,但整体来说百姓和睦,安居乐业者居多,国力充沛鼎盛……尤其是京都城。”
赖皋狭小的眼眸扫过喧嚷繁荣的朱雀大街,忍不住感叹道,“在大凉,何曾见过这等繁荣之相?”
赖皋说得没错,大凉国自从二十多年前被胤帝赶回天门关外之后,便再也没有踏足一步,而因为大凉独有的高原环境,农作产成极低,每年所成也仅仅能养活本国百姓。
大凉民风刚硬彪悍没错,但想要更进一步,除非走出天门关,否则再无可能。
再加上内部的某些原因,已经让他看到了衰颓之相。
出使大胤,已经是不得不为之的国策了。
“所以,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赫连承志再次问道。
赖皋眼神微闪,“想要大凉变得如同胤朝一样富庶强盛,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便是和大胤结盟,得到胤朝的支持,最多五年,我大凉便可与今日大胤无异,当然,前提是大胤愿意帮助我们。”
“至于第二点……”赖皋声音沉了一丝,“兵出天门关,仿效先帝之例,将大凉国土扩充入中原,便可解我大凉窘境。”
声音很轻,但是很重。
赫连承志眼神闪了闪,叹了口气。
二十多年前,大胤立国之初国本震荡,大凉也没有讨到一丝一毫的便宜,五万立国的重甲更是损失一半,如今大胤国基夯实,九州安平,四境国库更是让北燕都忌惮,大凉又如何能有机会。
“当然,如果二王子殿下此番出使北燕能有所成,那将攻守易势……”赖皋叹了口气,“不过那时,必将生灵涂炭。”
赫连承志沉默片刻。
赖皋看着赫连承志,眉头扬了扬,“殿下,虽然您已经做好了打算,但外交之策,讲的是先扬后抑,必然的威严需要拿出来,大凉只有强大,才能让胤朝重视。”
“所以我们之前商议的事,必不能出现差错。”
“王子殿下深谙儒家之道,尤其在诗词上更是整个大凉无人能比,不妨先以文胜之,彰显我大凉底蕴的同时,也能给随后的觐见增加本钱。”
赫连承志眼神幽幽闪烁,“本王明白。”
“……”
……
最近几日京都城很是太平,将近年关,天气冷了不少,京都百姓脸上也因此多了几分喜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陌生的男女从外面入了京都城,让这座天府国都的氛围更是热络了不少。
朝阳水榭。
烛台上的香薰飘着丝丝缕缕的白烟,清幽雅致。
萧夜躺在藤椅上,享受着陶云枝熟稔的按摩,热水泡着脚,只感觉浑身舒坦,连冬日的寒冷都驱散了不少。
“大凉的王子这几日在干什么?”萧夜问道。
陶云枝红潮漫布的眸子眨了眨,“赫连承志未得圣上召见的这段时间,到处走访京都儒家学子,比文斗诗。”
“斗诗?”萧夜愣了愣。
“对,斗诗。”陶云枝捋了一把头发,“这几日他已经拜访了数十位儒家学子,都是颇有才名的大家,言称以文会友……”
“胜负怎么样?”
“全胜!”陶云枝略微有些惊叹,“此人诗词之道确实厉害,几位太学出来的公子都败在了他的手上。”
“这件事,已经在京都城引起了不小的动静,据说连圣上都知道了,龙颜大怒,觉得这帮儒家的弟子给大胤丢了脸……”
萧夜挑了挑眉,他几乎可以想象老头愤怒拍桌的模样。
“老四呢?他没有出手?”
陶云枝抿了抿嘴,“似乎也比试过,略逊一筹。”
连萧温那家伙都输了?
萧夜倒是惊了一下。萧家的几位皇子之中,若论博学广记,自然要数礼王萧泰,但若说诗词才情,自然是景王萧温无疑了。
他可是凭这点手段,连王贵人都能骗到手的。
赫连承志这家伙,确实有点东西啊……萧夜摸着下巴思索着,不过刚入胤朝都城,就如此大张旗鼓地掀起文斗之风,颇有些给大胤上眼药的嫌疑啊。
正琢磨着,忽然看到王志阳从外面走进来。
“可是户部的通知下来了?”萧夜起身问道。
王志阳点点头,“没错,太子殿下已经决定,于明日早上选任商会会长,特意让我前来通知殿下。”
萧夜扬了扬眉,“好的,我知道了。”
……
翌日,萧夜睡眼朦胧地从床上爬起来,看了眼时间,差不多辰时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