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获成功(1 / 2)

书名: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 作者:我将踏歌而来 字数:2986

德云社的演出非常的成功!
就连带着找茬挑刺情绪前来的王得云,都止不住的捧腹大笑。
特别是那个叫曹云金的说的相声,和那对叫小辽阳夫妇演的小品,更是逗得人眼泪都出来了。
不过,说起唱歌唱戏这一方面。
就要数张学友父子最为出色了,特别那个年近五十的老子,以一副沙哑嗓音,更是唱得如泣如诉。
并且,还自学成材的学会了各种乐器,玩得那个花呀。
唯独让人遗憾的,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作为帝国艺术新流派鼻祖的山中秀才,未能抵达演出现场。
不然,不知道会掀起什么样的高潮来。
王得云感觉,随着德云社的演出成功,这种全新的演艺方式,将会以星火燎原般的方式,迅速的抢占大隋帝国的娱乐市场。
那么,赚到的钱财将是海量般的级数。
就以目前的这家德云社类推,2000人乘以平均二十个铜板,每场下来就是40000文,也就是40两银子。
每天两场就是80两银子,再稍微减去点可能没卖完的票,一天大概门票收入在六七十两银子左右。
那么一年下来,就是近三万两银子。
这可不光是门票钱哦,另外的打赏,比起这门票收入,可是高得多。
比如开业这天的打赏花篮,就收到了好几千个。
这德云社也像青楼选拔花魁时一样,不直接收银两,而以唱名的方式,在台上唱名,谁谁谁为谁谁谁的表演,敬上花篮多少个。
并且,德云社的花篮分两种。
一种是以白银为单位,值一两银子的银花篮。
一种是以黄金为单位,值一两金子的金花篮。
这样,好让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为自己中意的艺人或表演节目,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欣赏之意。
像今天,衡王爷就献上了上百个金花篮。
然后,其他的官员和豪绅们,也在衡王的带动下,纷纷的送上了数目不等的金银花篮。
这其中,以前段时间到君又来酒楼,闹过一次的罗通判的儿子罗志祥,最为上蹦下跳。
前前后后的加起来,也送出了上百个金银花篮。
其中,这小子对最中他口味的小沈阳夫妇,一次就给出了十对金花篮。
最后,就连王得云自己,都在这狂热的气氛中,送出了十几个金银花篮。
事后,王得云暗暗的盘算过。
我的天,德云社今天开业收到的金银花篮,怕得上万两银子吧。
只不过,这可能是开业第一天,大家给面子捧场。
但以后的话,哪怕是每天收到十分之一这么多的花篮,也是一笔巨款。
难怪人家孙山在确定门票的时候,只要区区几文。
人家可能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那几文,只是想增添人气而已。
想清楚这一切后,王得云牙齿都咬碎了。
感觉这取自自己名字的德云社,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蚕宝宝,怎么也得弄到手。
要么,也开一家得云社去。
反正,自己的名字叫得云,这德和得还是有点区别的。
带着这种心思,王得云一脸盘算的看完整场表演。
越看越是欢喜,越是心惊肉跳。
因为,他发现德云社赚钱,还不止这一点。
比如他在大家观赏之余,提供的零食茶水,还有带着他们标志的腰包纸扇等等小物件。
别看,这玩意赚得不多,可是它量大呀。
并且,场场都需要。
德云社的员工非常的满意,李连雪带领着的几百个手拉黄包车的员工们,也非常的满意。
今天,同样是运输社正式营业的日子。
他们从上午在股东们的庆贺中,不声不响的开门大吉。
原本以为可能不怎么景气,没想到,随着德云社的开业,直接将七八百个黄包车夫,一抢而空。
可不是的,经过孙山设计可以乘坐二三个人,车顶上有挡风挡雨的遮阳伞的黄包车,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或快或慢的,任意拉你到城市的任何角落。
而且,收费非常的合理。
相比起从前慢慢悠悠的老牛车,这黄包车不止是舒适,更是快捷了数倍。
在金钱的刺激下,只需要每月上交一定承包费,剩下都归自己所有的黄包车夫,一个个拉得比兔子还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