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剑阁闻铃 > 17 缺一人

17 缺一人(1 / 3)

书名:剑阁闻铃 作者:时镜 字数:4707

尽管天色已经不早,但她还是站在屋檐下,不紧不慢,把那盏已经变甜的茶喝完了,方才向王恕告辞。
来一趟不过为说上一声谢。
王恕送了两步,便停步在春风堂外面,看着周满的身影宛如水墨渐渐融到一片暮山烟紫中,向东舍去了。
*
周满回房后,便翻开了临窗书桌上那一张帖子——
这是学宫给学生们选课用的灵帖。
上头就列着学宫目前所开的课。
“剑道”一样,自然列在最前面,后面小字标注“参剑堂,剑夫子”,是上课的地点和夫子。
剑门学宫因有剑阁的存在,千百年来美名流传,吸引了历代无数剑中大能在千仞剑壁上留下自己参剑的感悟,后来者又往往追寻前人步伐,不断前来瞻仰参悟。
学宫中九成的夫子,一开始都是来观瞻参悟的。
只是千载来那剑壁上留下过痕迹的人何其多?
一年两年总参悟不完,又舍不得走,便大多应学宫祭酒之请,在学宫挂个夫子名,为学宫学生开课,其余大半时间仍去参悟剑壁。
时间一久,便形成了惯例。
凡来剑壁参悟的修士,不管授不授课,都得先在学宫挂个夫子的名。
因此,剑门学宫可以说是天下诸多学府中,唯一一座夫子比学生都多的学宫。
这也就导致学宫中开的课五花八门,为数极多。
学生想去哪门课都行,不想去也没人管。
但周满来学宫,自然是为学剑。
五花八门的课虽然多,可她都不感兴趣,何况自忖还有《羿神诀》要修炼,旁人可以随意选课,她却没有那么多空余的时间。
略略一想,直接剑走偏锋——
别的课一概不选,周满只在“剑道”一门后面划上一笔。
划完后将帖子一合,便见得一片雪白的灵光从帖子的缝隙里亮了一下,再将帖子打开,里面已经空无一字,连带着她方才划的那一笔也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便算是报上课了。
周满立在桌后,念及先前王恕提到剑夫子时的情态,还是没直接躺下休息,而是把之前韦玄给的《寒蝉剑法》拿出来看,一边看一边以自己前世所见的种种剑法作为对照。
等到翻完一遍,方才熄灯睡觉。
次日一早,东舍便热闹起来。
周满刚打开门,站到廊上,就瞧见自己隔壁的房门也刚巧打开,从门里走出来的,赫然是昨日与人斗剑的峨眉派女修余秀英。
余秀英人如其名,眉目一片飒爽。
抬头看见周满,她大吃一惊:“我们蜀州四门不就八个人吗?怎么多出来一个?”
周满尚没来得及自报家门,后头就传来一道无奈的声音:“余师姐,你跟霍师兄斗剑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这是周满周师妹,王氏荐来的,昨日选住在我们东舍。”
回头一看,果然是金不换来了。
仿佛是刚睡起来,人还没醒,只懒懒散散地站着,连那平日里用来摆谱的扇子都没打开。
余秀英一听,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竟上前一拍周满肩膀:“原来你就是他们说的那个什么半路杀出来的啊。世家荐来,进咱们东舍,师妹眼光不错,弃暗投明挺快啊!”
周满:“……”
虽然她其实也没觉得余秀英这话有什么问题,可“弃暗投明”这四个字敢在学宫里这么明目张胆地用吗?
她悄然将微妙的目光投向金不换。
金不换早已见怪不怪了,万分淡定地同她道一声:“习惯就好。”
三人叙话时,其他人也差不多都出来了。
峨眉派除余秀英外,还有个叫孙灵的小姑娘,才十四岁,生得玉雪可爱,但有些胆怯,只不说话跟在余秀英身边;
青城派除那位一见了余秀英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也不是鼻子的霍追之外,另有一名看上去开朗健谈的少年邱小朝,二人皆穿道服;
杜草堂这边的自然是金不换与昨日周满已经见过的那位“常师兄”,姓常名济,面容方正冷肃,不苟言笑,与金不换简直两个极端;
散花楼的两人则是双生兄弟,哥哥叫唐慕白,弟弟叫唐颂白,身穿一袭锦袍,腰佩青玉莲花,乍一眼看去一模一样,实在让人分不清。
好在周满也没打算分清。
人一到齐,余秀英便招呼大家一块儿出发。
时辰尚早,山间甚至还飘有薄雾。
参剑堂伫立在刚刚亮开的天光里,沉肃巍峨,三十三级台阶上空无一人,通向参剑堂紧闭的大门。
阶前的地面皆用青石板铺成,坚固厚实。
蜀州这一行人到时,便看见西面方向也来了一行人——
西舍六州一国的人,竟和他们差不多时间到。
双方都愣了一下,但谁也没主动搭话,只是相互颔首为礼,便各自在参剑堂东西两边站了,俨然一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