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五十四章 真有公主命,却没公主病

第五十四章 真有公主命,却没公主病(1 / 2)

书名: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作者:剑西来 字数:2534

淳化县,一座造型精致,美观大方的二层小楼,在秦枫的亲自督造下,已经拔地而起。
这就是秦枫近期搞的重点工程,县学。
教育是国家之本嘛!
秦枫依稀记得,按照历史记载,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颁布法令。
——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以复先王之旧。
随后,在大明朝各州县,设有“提学官”,南北直隶地区,各设御史一名,其余则是设置按察使和相关的副职、办事员,专门负责全省的学校行政事务。
那便是华夏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雏形,后来渐渐完善,形成了后世秦枫熟悉的模样。
而在明朝,学校课程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对于礼、射、数等科目,也都有所涉猎,并非只是鼓励学生穷首皓经。
但现在问题来了!
这个穿越而来的大明朝,不知是什么缘故,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偏移,而且越走越远。
首先就是一场耗费极巨的御驾亲征!
北元没了,瓦剌也没了,但朱元璋忙着打仗的事,把这个本该推行的教育之事,也给整没了。
这不正常啊!
秦枫百思不得其解,好端端的一个大明朝,为什么会改变轨迹?
都说穿越者会引发蝴蝶效应,稍稍扇动翅膀,可能就引起一场巨大的风暴,可是秦枫自忖,他已经很谨慎了,恪守一名县官的本分,并没有透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东西。
这翅膀,我没扇啊!
风暴哪来的?
现在,御驾亲征之后,不知是那个脑子不好的大臣,居然把摊役入亩给搞出来了。
要出大事了啊!
但愿朱元璋有点脑子,不把这个事情推行下去,否则到了未来靖难之役以后,朱棣为了保持正统,还不敢动祖制,那就真的凉凉了。
秦枫摇了摇头,寻思着就算最糟糕的情况,也无非是自己提前回老家呗。
既然还做这个淳化县的县令,该操的心,还是要继续操。
“兰娘。”秦枫看着这所学校,心中满意,转身跟明媚的女子笑道:“令尊豁达明理,慷慨解囊,本官应当替淳化县数万父老,好好道一声谢。”
虽然现在秦枫手里还有不少余粮,但办学这个事,全靠自己花钱那就不聪明了。
拉投资,才是常规做法嘛。
毕竟,甭管哪个年代,但凡是有点条件,都会重视教育,孩子才是未来嘛,这是华夏民族的老传统了。
通过兰娘,讲明道理之后,都没费什么事,那位地主黄万富,就欣然答允,给了一笔不菲的钱粮,专门用来兴建这所县学。
现在,县学落成,到了取名的时候。
这要是按照秦枫前世的某种不成文的规定,学校的名字,理应冠以出资者的大名。
比如说,万富县学,黄家县学,或者是跟着兰娘的名字,叫依兰学校,之类的。
可是兰娘却微笑着说道:“家父初来淳化,能为这里做一点事情,能帮到秦大人,也是与有荣焉。刚才秦大人说的几个名字,民女认为,都不太妥当,若是没有秦大人的辛苦,就没有今日的淳化县,更没有这所县学,所以,应当是以秦大人的名字来命名才对,不如就叫……枫叶县学?”
枫叶?
秦枫微微一愣。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点意思。
脑中仿佛浮现出画面,满山的枫林,被秋风吹拂,黄叶渐渐变成红色,漫山遍野,惹人喜爱。
正如这淳化县的那些牙牙学语的蒙童,学习各种学问之后,也渐渐改变了人生底色,未来或可一飞冲天,红极万世……
好!
就叫枫叶县学!
给新学校起好名字的秦枫和兰娘,都是心中喜悦。
兰娘微笑道:“已经快过了午,秦大人不嫌弃的话,不如就到寒舍用饭如何?”
“行啊!”秦枫看着温婉大方的兰娘,点头道:“那就叨扰了,我也尝尝兰娘的手艺。”
呀!
他答应了。
朱镜媺脸颊泛起微微的红晕。
除了父皇和母后之外,还从没有人尝过她做的饭菜呢。
哎,也不知……合不合他的口味。
跟后世那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娇气公主不同,朱镜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集庆城,后来朱元璋大破陈友谅,横扫张士诚,因为战事紧迫,也经常将这位大明长公主带在身边。
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朱镜媺真的有公主命,却没有公主病。
更何况,她亲生母亲就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名声极好的一代贤后,马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