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书生凶猛 > 第53章 遇刺

第53章 遇刺(1 / 2)

书名:书生凶猛 作者:陈小九 字数:2444

陈锦年没有半点动作,脸上更无惊慌之色,似乎并不怕洪途安。
“等等!”
在捕快还未抓住陈锦年的时候,王文充的话音顿时响起:“途安,你凭什么要抓平乐?”
洪途安神色一顿,整个人都懵了:“刺史大人,陈锦年借诗暗讽圣上,吾等乃是陛下封的官,难道不该抓吗?”
“呵呵!”
王文充笑了,转向众人问道:“诸位同僚,诸位来客,本官心知你们这些年来,受了不少的苦,从小做大,恐怕心中也有对陛下不满的吧!”
众人闻言急忙摇着脑袋,这种话哪里敢胡说八道!
“刺史大人放心,草民绝对没想过这种事。”
“对啊!陛下日理万机,对大乾子民一视同仁,吾等哪敢有意见。”
“还望刺史大人莫要误会小人,我们绝对没有这种想法。”
……
“是啊,刺史大人。”
洪途安生怕出什么乱子:“为官者和百姓,都对陛下十分满意,哪像是陈锦年这种逆贼,竟然敢对陛下不满。”
王文充没有理会洪途安,而是笑道:“你们畏惧皇权,自然不敢多言。但说句实话,哪怕是本官,也曾在心里埋怨过陛下。”
“当初本官来到兖州,大小事务全由本官一人处理,稍有不慎,陛下还会加以责怪。若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更别提,陈锦年一个平头老百姓,年轻气盛,自然会对陛下有所怨言。”
“本官如此,平乐如此,其他地方,恐怕也少不了这样的事情。可如果陛下知道了,都决定要杀,要罚,那陛下何来的气度可言!”
洪途安眉头皱起,寻思怎么越听感觉越不对劲儿呢!
“平乐,你的怨气可都消了?”
陈锦年闻言,点点头道:“回禀王刺史,学生早已领会到陛下的苦心,怨气早已消了。”
王文充满意的笑了笑:“消了便好!诸位,对陛下心有怨言并非不可言,但有了怨气,就该好好琢磨琢磨,陛下为何这么做!”
“你们的怨气只要消了,便是能够明白陛下的苦心。好比平乐的诗,前后两首,全都是为国之感,他并没有责怪陛下。”
“再看看第二首诗,零丁洋里叹零丁,他孤身一人当然会有怨气,但怨气消散过后,他说的可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
“试问,没有体会到陛下的苦心,怎会将生死置之度外,让陛下来明鉴,让后人来明鉴呢!”
重心,一下子就拉了回来。
陈锦年见得众人露出释怀的神色,心里都不免赞叹一句,高啊!
过零丁洋本是文天祥为国作的诗,零丁洋也并非不存在,可在大乾这个朝代之中,的确是不存在的。
没想到在王文充的理解当中,把零丁洋当成了是陈锦年内心的孤独,这本不影响整首诗的评价,但却让写实之景,变成了心中感悟。
不得不说,王文充的确很厉害,鉴赏诗词这一方面也有一手。
“原来陈老板还有这样的一面,多亏了刺史大人解释,否则我们就冤枉了陈老板这个大好人了。”
“是啊!陈老板年少有为,真是让吾等佩服!”
“不管之前陈老板怎么想,现在能体谅陛下,实属让吾等愧不如!”
……
“途安,本官的解释,你可认同?”
王文充看向洪途安,话音中多了几分厚重的压力。
洪途安嘴角抽了抽,心说陈锦年真有这么大的志向?
奈何他不敢问,质疑自己的顶头上司,他还没这么大的胆子,只好笑道:“刺史大人的意思,下官当然认同。”
“可,陈锦年暗讽陛下在先,此事……”
“那你去启奏陛下,就说本官说了,曾经也对陛下不满。诸如此类的人,本官还能拎出来一群,看陛下如何处置!”
王文充的脸色,骤然多了几分寒意。
洪途安连忙摇头解释:“不不不,下官不敢!刺史大人言之有理,是下官太较真了,此事作罢好了。”
他不是想作罢,而是不作罢也不成。
当真以为王文充会让洪途安前往京城面见圣上,将此事闹大吗?
恐怕他还没出兖州,就会被王文充的人给干掉。
“既然如此,此事今后谁也不要再提!”
王文充嘴角勾起笑色,取过那张写满过零丁洋的纸墨道:“平乐,此诗本官择日带去京城,也请陛下过过目。”
“说不定因为这首诗,你可以在京城中施展拳脚,最重要的是,这首诗一定会传诵千古,被世人熟知的。”
陈锦年连忙点头,笑着道:“多谢王刺史!”
……
平阳县城西,一户农家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