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正义的使命 > 第1530章 小细节大道理

第1530章 小细节大道理(1 / 2)

书名:正义的使命 作者:旖旎小哥 字数:2609

在厉元朗视线能及的范围之内,眼睁睁看到,于劲峰在和张景福面对面交谈前,首先伸出右手。
张景福略作迟疑,方才和于劲峰的手握在一处。
随后,于劲峰的左手轻轻拍了拍张景福的右手。
张景福才将左手放上去,双方四只大手紧紧相握,张景福更是眼含热泪,非常激动。
这一幕,看似普通,却包含着许多东西。
想必,也只有当事人清楚,涵盖的是什么。
轮到陆临松,张景福竟然主动伸手,握手时,陆临松感伤道了一句:“节哀。”
张景福激动的一个字没说,频频点头。
原本尚天河交代厉元朗的那些话,因为此情此景,完全用不上。
厉元朗站在岳父稍后的身位,准备一走而过。
却不成想,张景福同样伸手,厉元朗不能不当着摄像机的面,和张景福握手了。
“节哀顺变。”
握手之际,厉元朗说出这句话,张景福神情复杂,有悲伤、有憋闷、还有难言之隐。
反正,作为目前张家子女中的老大,张景福一连串的动作,值得回味和感触。
十点二十分,八名礼兵荷灵,伴随着低沉哀乐,缓缓走出告别厅。
于劲峰、陆临松、闫慧光、王铭宏、尚天河、林维宽等人,以及新晋的杜宣泽、冯滔等一干众人,还有张寒启的家属,缓缓跟在灵柩后面。
站成几排,目送张寒启的灵柩抬上灵车。
之后,于劲峰将率领在场众人,乘车前往公墓,送张寒启最后一程。
而像陆临松、袁顺强、钱征这些老同志,办公厅他们考虑到年龄大,身体等各方面因素,就没有护送张寒启去公墓,各自乘车返回。
毕竟都是垂暮老人,公墓作为人生终点站,年龄越大的人,越不愿意面对。
一个是触景生情,另一个是对死亡的恐惧。
都说死亡不可怕,那是年轻人的想法。
真正到了年岁大的时候,死亡是最为忌讳的词语。
即便这些有信仰的老同志,同样不能免俗。
坐在红旗轿车里,陆临松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厉元朗也把嘴巴闭严。
一直回到家里,厉元朗跟随岳父走进他的书房,翁婿两人才有机会坐下来交谈。
躺在躺椅上,陆临松感慨万千。
“元朗,我和张景福握手时,能够感觉出来他的无奈和伤感。”
“是的。”厉元朗点头赞同,“劲峰同志与张景福握手的画面,我十分有感触。劲峰同志主动握手的动作,代表着张家子女可以安心了。”
陆临松抬起胳膊摸了摸额头,有感而发,“张至宝一个足够了,况且寒启同志刚刚离开,尸骨未寒,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做什么。”
“你看到没有,寒启同志丧事规格非常高,明天还要举行追悼大会。举国上下要组织党员群众收看,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一天。”
“寒启同志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全国哀悼,也向世人展示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集体。”
“你刚才所说劲峰同志和张景福握手画面,的确是给张家子女吃下一颗定心丸。”
“事情不能做绝,该给的还是会给。我们还有很多退下的老同志,不能伤了他们的心。”
“倒是张景福主动和我还有你握手,我认为他是触景生情。自己父亲曾经让众人仰视,如今驾鹤西去,他的子女从高处跌落到凡尘,还要看别人脸色行事。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难以承受。”
“最主要的是,张家子女没有从政,当初只顾着做生意,忽略了最为重要一环。”
“得罪我倒没什么,得罪你,指不定将来会怎样。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不能保证未来。所以,张景福是在这种复杂且矛盾心理下,做出最合理的举动。”
厉元朗从岳父的话中,领会到深层次的意义。
张景福和张安禄的举动,一个是从陆临松身上联想到他们自己。
另一个,他们不想得罪厉元朗。
四十多岁的副省级,将来前途发展到何种程度,谁也不好预测。
万一发展好了,由此得罪陆家或者厉元朗本人。
于劲峰不追究,不代表他们就万世太平。
只是受制于人,他们不得不做出拒绝陆临松参加父亲丧事的要求。
好在尚天河受于劲峰委派,居中协调。
如若不然,这个手能不能握在一起,还真不好说。
话题有些沉重,厉元朗话锋一转,提到陈子枫身上。
他从头至尾,都没看见陈子枫露面。
“八九十岁的人了,能不出来就不出来,侄子儿子都出了问题,哪有脸面见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