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韩四当官 > 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话皇上还是相信的

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话皇上还是相信的(1 / 2)

书名:韩四当官 作者:卓牧闲 字数:4551

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兼领班军机大臣文庆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千步廊两侧的各部院。
上到各部院堂官,下到郎中、主事、笔帖式,几乎全在揣测皇上会命谁入直中枢,会命谁接替文庆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哪位协办大学士最有可能补授大学士。
正因为如此,军机处中午明发的关于永行禁止冷籍陋规,并赏太仆寺少卿韩秀峰举人出身的谕旨中关于朋党的措辞,让那些正打算赶紧去巴结周祖培、陈孚恩和翁心存的官员,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只敢跟关系不错的同年、同僚或同乡悄悄议论。
刚去吊唁过文庆的敖彤臣同样如此,一回到会馆就忍不住问“博文兄,你说陈孚恩这次能不能入阁拜相?”
“你怎会问起他?”
“回来的路上,遇着好几个江西的同僚,他们都觉得陈孚恩有机会,毕竟陈孚恩不但官居兵部尚书,还曾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过。”
吉云飞想了想,微微摇摇头“我觉得陈孚恩机会不大。”
敖彤臣追问道“为何机会不大?”
“陈孚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晓得,满朝文武也就江西官员把他当个人物。再说他这才被启用几天,入直中枢都太可能,更别说授补大学士了。”
“翁心存呢,翁心存有没有机会?”
“要是只论资历,翁心存还真有希望入值中枢,可入值中枢不只是看资历,更得看出身。你想想,现在四位军机大臣中彭中堂是汉人,杜翰是汉人,只有柏中堂和穆荫两个满人,皇上又怎会再命翁心存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吉云飞放下茶杯,接着道“我估摸着军机大臣皇上只会在满人中选任,周中堂、匡中堂和翁大人都没机会。”
敖彤臣反应过来,想想又追问道“那翁大人有没有机会授补大学士?”
“一样没机会。”
“怎会没机会?”
吉云飞知道他经常是拜见翁心存,但还是直言不讳地说“入阁拜相哪有这么容易,康熙朝时的陈廷敬圣眷够恩隆吧,可由协办大学士补授大学士整整用了二十年。乾隆朝时的刘墉同样如此,三十二岁便升任协办大学士兼左都御史,此后一直在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任上转圈,直到嘉庆二年才补授体仁阁大学士,由从一品到正一品,整整用了十六年!”
想到翁心存也才是刚做上尚书,敖彤臣意识到翁心存的资历确实不够,不免有些失落,沉默了片刻不禁笑道“回来的路上还遇着几个同乡,他们竟觉得卓大人有机会入直中枢。”
“他们一定是觉得杜翰能做军机大臣,卓大人一样能。他们也不想想皇上跟杜中堂是什么关系,跟卓中堂又是什么关系。”
“所以我也觉得好笑。”
“说起好笑,还有更好笑的。”吉云飞不禁叹道“翰林院的几位同僚,竟然觉得曹毓英干那么多年军机章京,说曹毓英‘内娴掌故,外悉四方之政’,又是肃顺眼前的红人,说不定真能做上‘挑帘子军机’(学习行走的军机大臣,排名最靠后)。”
“曹毓英!”
“是啊,你说好不好笑?”
“这也太荒唐了,曹毓英虽说是三品顶带,做过几年领班军机章京,可在本部院他只是个郎中。他要是能做上挑帘子军机,那志行岂能不是能做上领班军机大臣!”
“所以说好笑。”提到韩秀峰,吉云飞话锋一转“伍肇龄这次把志行可坑惨了,伍辅祥要是晓得会弄成这样,一定不会同意以他的名义上那道奏疏。可话又说回来,肃顺那个顶头上司都开了口,都让焦麻子帮着草拟好了,伍辅祥想不上那道奏疏都不行。”
“博文兄,别人究竟会怎么想志行我不担心,毕竟志行走得本就不是寻常的路子,倒是肃顺为何非但拿志行做文章,真让我有些担心。”
“我也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
就在吉云飞和敖彤臣正在谈论韩秀峰是不是得罪了肃顺之时,刚吊唁完文庆的肃顺和韩秀峰,正坐在离文庆家不远的一个小馆子里涮羊肉。
内城几乎没人不认得肃顺,见肃顺的亲随取出一把散碎银子,掌柜的急忙让伙计守在门外婉拒前来吃饭的客人。等上完酒菜,掌柜的也很识相地躬身告退,馆子里就这么一桌,就肃顺和韩秀峰二人。
“这一碗敬文中堂!”
“下官遵命。”
韩秀峰学着肃顺,把碗中酒洒在地上。
文庆病世,正踌躇满志的肃顺比谁都难受,回想起文庆生前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那么多事,凝重地说“志行,你在两江为过官,在四川老家督办过团练,又曾率团勇驰援湖北协剿过长毛,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比谁都清楚攻剿长毛只能靠曾国藩、胡林翼、李续宾等汉官,想刷新吏治一样得靠汉员。外头的那些满人全是混蛋,只晓得捞钱,甚至连京城都没怎么出过,哪平得了乱,又哪懂经世济民。”
韩秀峰可不敢跟他一样骂满人,一边帮他斟酒,一边意味深长地说“这不是还有大人您吗?”
“众人皆醉我独醒,光我晓得这些有何用?”肃顺端起碗一饮而尽力,随即放下碗直言不讳地说“文中堂健在时,还能帮着一起进言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等汉员,皇上虽没全恩泽也会采纳一二。现在文中堂走了,我真叫个孤枕难眠,独木难支啊!”
韩秀峰终于明白他为何非拉着来这儿吃酒了,再次端起酒壶,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上次觐见时皇上问起过胡大人,说有人奏称胡大人刚愎自用、任人唯亲。”
肃顺大吃一惊“你是怎么奏对的?”
韩秀峰将当时的奏对复述了一遍,想想又说道“湖北的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我认得不多,实在想不出谁会上密折弹劾胡大人。”
“究竟是谁上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会怎么想。”想到彭蕴章、周祖培、贾桢和翁心存一直反对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等人,肃顺紧锁着眉头道“志行,满朝文武愿意帮曾国藩和胡林翼说句公道话的也只剩你我了!”
“大人抬举秀峰了,秀峰人微言轻,秀峰说十句也顶不上大人您一句。”
“什么叫十句顶不上我一句,志行,我晓得你是在生我的气,我给你赔罪行不行?”
“大人这是做什么,秀峰哪敢生您的气!”
“昨天那事我是欠考虑,不过我真没害你的意思,再说你我多少年的交情,我又怎会害老弟你?”
见肃顺真端起碗先干为敬,韩秀峰心里五味杂陈,沉默了片刻由衷地说“大人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不但敢说敢为,甚至不惜跟秀峰赔罪。可秀峰深受皇恩,却只想着怎么才能保住头上的乌纱帽,想想真是惭愧。”
肃顺能听得出这是肺腑之言,也能理解韩秀峰为何会不高兴,毕竟对韩秀峰而言能有今天不容易,既没责备也不存在失不失望,而是紧盯着韩秀峰道“志行,别人我不敢断言,你的话皇上还是相信的。”
韩秀峰意识到必须给他个明确的回复,连忙拱手道“大人尽管放心,皇上真要是再问起胡大人的事,秀峰依然会实话实说。”
“光实话实说不够,只帮胡林翼据理力争一样不够!”
“秀峰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太仆寺少卿,涉及到曾大人和胡大人的事,皇上今后十有不会再问秀峰。”
肃顺知道韩秀峰这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他这个捐纳出身的太仆寺少卿也不方便为曾国藩或胡林翼上奏疏。
不过肃顺早有准备,一边招呼韩秀峰吃肉,一边意味深长的说“志行,‘厚谊堂’能打探到江宁的贼情,一样能打探到江西、安徽和湖北的贼情。要是隔三差五上几道涉及两江、湖北贼情的折子,再有居心叵测之辈弹劾曾国藩或胡林翼,皇上自然会问你属不属实。”
“秀峰明白大人的意思,只是这次能打探到长毛内讧的消息,纯属机缘巧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