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韩四当官 > 第六百八十六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六百八十六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 / 2)

书名:韩四当官 作者:卓牧闲 字数:4359

刚刚过去的这一夜,文祥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昨天关于韩秀峰这些天在忙什么的奏对。
皇上问起来时,他也曾想过装糊涂。
可想到就算不说,皇上只要差人去问一下一样能问到,毕竟“厚谊堂”有六个侍卫,而不管他做“大掌柜”还是韩秀峰做“大掌柜”时,只要是堂内的事几乎从未刻意瞒过那几个侍卫。
反倒是话只说一半有只说一半的好处,皇上要是起疑心差人去问,等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不但会大吃一惊,也会想到韩秀峰为何那么悲观,自然会寻思之前的应对之策是不是不够稳妥。但这终究是一步险棋,万一皇上觉得韩秀峰是在“蜀犬吠日”,因此而龙颜大怒,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因为如此,他天没亮就赶到圆明园递牌子求见,打算借奏报俄使说和之举不可信这一由头,瞧瞧皇上究竟有没有龙颜大怒。
没想到在宫门口等了不大会儿,御前侍卫就传他觐见。
赶到勤政殿一看,郑亲王端华、惠亲王绵愉和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户部尚书肃顺等王公大臣竟也在。而皇上在如何应对西夷上的态度,竟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大变化!
先是命四年前曾跟洋人交涉过的前直隶布政使崇纶赴天津,紧接着又让彭蕴章拟旨命署理直隶总督谭廷襄和直隶布政使钱炘和赴天津。除天津镇驻防兵外,命谭廷襄和直隶提督张殿元另调河间兵、督标兵、提标兵各五百名驰援。
命侍郎国瑞、副都统副勒敦泰、护军统领珠勒亨率京营兵及马队两千赴天津。京营需用马匹,著于察哈尔捐输马内挑选二千匹,缓程解京备用。
同时准察哈尔都统西淩阿所奏,挑察哈尔兵两千名,以一千名作为鸟枪兵,一千名作为弓箭兵,分作四起,派令总管特克慎等四员分带。命太仆寺挑膘壮马二千三百匹,以备乘骑。并于库存捐输银内动项,造就驼鞍绳屉六百副。再由商都驼群内,调用驼六百只,以备官兵使用,由察哈尔都统统领,先行启程,由密云一带径赴山海关布置……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兵不是说让去就能开拔的。
开拔的银钱从哪儿来,去天津的这一路人吃马嚼的要耗费多少粮草,究竟让谁支应。几路大军抵达天津之后该如何排兵布阵……事无巨细全得想到。
文祥分派到打发两千京营兵开拔的差事,正寻思得赶紧去步军衙门传旨,然后是先去校场点兵,还是等户部尚书肃顺筹到开拔银子再去校场,皇上又阴沉着脸道:“彭爱卿,拟旨时给朕交代明白,英佛二夷在广东犯顺,复同俄咪二夷,由上海赴天津,不过是虚声恫喝。藉肆要求。
各文武官员到防后,如何相机布置,须随时奏报。尤其蒙古兵性多糊涂,诚恐遇有夷人上岸,极易率加残害。著谭廷襄等务必严加约束,免得横生枝节。与各夷交涉,应妥为晓谕,察其动静,再行筹办。总之,一切以息兵为要。”
“臣明白,臣遵旨。”
“都跪安吧。”
……
议了一上午,总算议出了个结果,尽管还是“严密防范”,但至少不再是“不动声色”了。
文祥心里踏实了许多,躬身退出大殿正边走边寻思这一切很可能跟韩秀峰有一定关系,赫然发现本应该在南苑“游山玩水”的韩秀峰,竟跟着一个御前侍卫迎面而来。
当着几位王公大臣的面,不方便打招呼,并且皇命在身得赶紧去办差也没空寒暄。只能跟郑亲王、惠亲王、彭中堂和肃顺一样,同退到一边躬身拜见的韩秀峰微微点了下头,然后就这么擦肩而过。
皇上为何天没亮就命侍卫去南苑传旨命他觐见,韩秀峰不是猜出了几分,而是心知肚明。
因为“厚谊堂”跟别的衙门不大一样,几乎没有什么事不能让皇上知道的,而德福等侍卫一样没什么好跟他这个“大掌柜”隐瞒的,所以昨晚一回到“旧宫”,就知道了皇上差人去问过德福话的事。
不过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毕竟正在做的那些事和曾说过的一些话真叫个“大逆不道”,就这么恭恭敬敬地目送走一帮急着出宫办差的王公大臣,然后忐忑不安地来到勤政殿。
咸丰忙了一上午,肚子有些饿,正盘坐在木炕上吃点心。
韩秀峰急忙掸掸袖子,恭请圣安。
让他倍感意外的是,皇上竟指着剩下的几块点心道:“等了多久,饿不饿,要是饿了就吃几块垫垫肚子。”
“谢皇上恩赏,臣不饿,臣也没等多大会儿。”
“可刚才朕听外头的奴才说你早就来了。”
“禀皇上,臣是来了好一会儿,不过臣没在外头傻等,而是……而是……”
“而是什么?”咸丰好奇地问。
韩秀峰偷看了一眼,见皇上的脸色并不是很难看,小心翼翼地说:“禀皇上,臣身为掌园囿禁令的奉宸苑卿,好不容易来一次夏宫,自然要在宫内转转,瞧瞧哪些宫殿庙宇要修缮。”
咸丰楞了楞,旋即反应过来,不禁叹道:“这一说朕想起不少事,当年朕命你以永定河南岸同知统领河营,你奏请派河营兵勇轮流去阵前效力,免得那些兵勇上了战阵手足无措,后来那些兵勇都派上了大用。
记得朕还曾打算出京瞧瞧万年福地,而你呢竟率河营员弁提前几个月去东西二陵实地查勘以便护驾,可惜朕最终没能成行;再后来朕调你回京问夷情,你主动请缨筹设‘厚谊堂’,专事打探西夷动向。不管什么事都想在前头,不像别人那般得过且过。”
“皇上,您日理万机,竟还记得这些……”
“只要是实心办差的,朕又怎会忘?”咸丰反问一句,转身拿出三道一大早命人翻出来的折子,递上道:“既然不饿,那就先看看这两道折子,你现在署理奉宸苑卿,这也是你份内之事。”
韩秀峰不知道皇上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只能恭恭敬敬地接过折子,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里顿时有了几分数。
这三道折子都是关于南苑的,并且上头都有皇上的御批。
第一道是三朝老臣嵩龄四年前上的,奏请允准将南苑垦荒屯田,以筹措帑银兴办团练。皇上御批“八旗乃天下之本,占其练武之地,万万不可,贸然垦荒,绝难允准”,将其断言驳回。
第二道是嵩龄所奏被驳回三个月后,时任侍读学士德奎上奏的,称“奴才知道南苑为八旗演练骑射之地,又为皇帝游猎场所。但近来天下战事频繁,此地荒废已久。奴才近闻有佃户刘瑞等人,入内私自耕种,已成事实,可否就势弛禁,令民人耕种,并借此招来乡勇,编组团练。”
从御批上看皇上颇为恼怒,谕曰“南苑为我朝习武之地,屡经禁止私垦。前有嵩龄奏请,被朕驳蜀犬吠日,汝难道不知?”
而固执的德奎又上折奏称“奴才虽知前事,但今夕异情。现虽有禁垦之令存,然民户实已越境入垦,不如将计编组团练,适可壮士军威。”
结果可想而知,皇上御批怒斥道:“民人越垦,何不速集兵丁尽速驱出,汝今日狡辩,显系受人怂恿,巧借团练之名,以实现牟利营私之实,甚是可恶”。并谕令将德奎革职交刑部议处。
南苑败落是不争的事实,嵩龄和德奎所奏也有几分道理,毕竟正如他们在折子中所说:南苑四周绵亘百五六十里,按亩计地,应得八千余顷,除养牲等处外,可垦之地尚有四五千顷,任其废置,既觉可惜。若招佃垦种,以每亩收粮二石计之,一岁之中可得百万石。以此项散布京畿,京中既可资接济。而附近贫民,皆可前往工作,得佣值糊口……只是他们没想过这事关皇家颜面!
韩秀峰不认为皇上召见只是为了南苑垦不垦荒这么简单,毕竟该私种的地方已经被附近百姓私种了那么多年,该荒的也荒废了不少年,想了想放下折子道:“禀皇上,臣不认得嵩龄,但臣不止一次听说过嵩龄的事。”
“他怎么了?”咸丰下意识问。
“他不只是不识大体,而且糊涂透顶,臣听说在嘉庆朝时,他居然奏请用玉币,称以白玉制为圆璧,名为上品,其值百金。稍次者为中品,其值五十金。又次者为下品,其值十金,简直谬妄之极!”
“没想到你竟知道这些,看来朕让你读的那些书没白读。”
许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