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荣医 > 第四百九十二章 风雨中谁挽狂澜?

第四百九十二章 风雨中谁挽狂澜?(1 / 2)

书名:荣医 作者:沉舟钓雪 字数:2078

崇政殿中,众臣在列。
昌平帝倒在御座上,气若游丝。
站在宗亲一列的景安王却身躯修长,昂藏而立。
他的年轻盛壮与昌平帝的垂垂老朽形成鲜明对比,便如一个胜券在握的新王,在兽群中蓄势待发,只等旧王离去,他便要踏着旧王的尸骨,高登王座!
虽然没有人来得及将推举景安王取代太子,成为新储君的话说出口,可谁都知道,以今时今日之势,景安王上位是必然的。
除了他,还有谁能取代昌平帝,在如此危急时刻主持大局?
总不能真的是那个号称汴京第一纨绔,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也不会的福王世子吧?
福王还是庶支,景安王却是先帝嫡子,与昌平帝乃一母同胞!
昌平帝即便不肯下明诏也没有意义了,太子失踪,昌平帝后继无人,但凡他今日一去,众臣若不立即拥立景安王为新君,只怕就只有降了反军这一条路可走了。
外城的战鼓声轰隆隆,仿佛竟能纵穿整个汴京,直接传到深踞内宫的崇政殿中来。
使人即便不在前线,也无不觉得心惊肉跳。
反军就在城下,他们又还能有多长的时间犹豫争吵?
偏偏此刻谁都不好再说话,只有徐德一声声催着太医。
太医其实来得很快,这种局势下,还留在汴京的太医事实上早就被全部集中在宫里,昌平帝与众臣在崇政殿议事,太医们则通通候在偏殿。
此时众太医涌入,当先一名老太医拎着药箱直奔上前,他是太医局另一名地位仅次于周局判的太医。
昌平帝歪在御座上,这位郭太医便直接跪在御座旁,一边恭声道:“陛下,臣请求施针。”
一边没等昌平帝回答,他已取了银针连刺昌平帝人中百会两穴。
太医局的太医们平常大多是谨小慎微,能走半步的决不会多走一步。此番郭太医却如此大胆,盖因早在前日初次呕血之后,昌平帝便已深感自己的身体恐或到了一个极限。
他怕自己等不及江慧嘉来救命,便未雨绸缪早早提点过郭太医,要他紧要关头绝不可留手,哪怕使用虎狼之法,也务必使他至少撑过这一段艰难时刻。
郭太医如何犹豫害怕且不说,总归昌平帝有了明确口令,郭太医再不愿沾这浑水,也只得老老实实答应。
他倒也果决,当日领命时虽多有惧怕,可一旦到了此时上真章,他却也没有分毫退缩。
连番又行几针后,昌平帝精神一振。
“好了!”昌平帝推开郭太医,自己抬手撑到御座扶手上,一边长长呼出一口气。
他面色还是有些不大好,气息也略显微弱,然而当他自行坐正,多年御极形成的威势仍然使得阶下众臣心生凛然。
昌平帝一双老眼带着暗藏的精光扫视四下,众臣便无不心口收紧,只以为昌平帝要雷霆大怒,狠狠将众人责骂一番了。
“唉……”这时,昌平帝却幽幽叹了口气。
他没有发怒,他竟自怜般叹息了。
御阶下,众臣列队中,郑同铭被这一声叹息直弄得心口狂跳。
景安王眼皮子也掀了掀,脊背却是挺得更直了。
昌平帝苦笑道:“众爱卿啊,朕知晓如今到了紧要关头,你们是怕朕时日无多。”
众臣:“……”
没有人敢应声。
对啊,皇帝可能就快要死了,可这即便是个事实,人们能在心里思量忖度,但真要直白说出口,谁敢呢?
“你们不必不敢说。”昌平帝又道,“朕也知晓诸位心事,诸公怕是想推举景安王罢。”
“陛下!”徐德失声一喊。
昌平帝说出来了,方才被众臣节节逼迫,他都决然不肯开口,不想将景安王正面推到台前,可转眼之间,他却又自己将景安王提出来了。
徐德最知道昌平帝的心事,知道他有多么不甘。作为昌平帝的心腹,徐德此时简直心肝俱颤。
殿中众臣反应不一。
有人狂喜,有人克制,有人哀伤,有人茫然。
昌平帝语气倒是平静:“景安王乃朕一母同胞之兄弟,若朕再无继承人,自然以他最为有资格继承大统。”
而后,他悠悠转折,扔下一颗惊天大雷:“日前,太子妃被查出有身孕了。”
“什么?”殿中,一名官员失声惊呼。
满殿无人应答,唯他将众人心中的惊诧一并喊出了口。
谁不震惊呢?这关头,太子妃竟然被爆出有孕了!
太子妃若当真有孕,那么她腹中的便是太子嫡子,大靖嫡皇孙。比起景安王来,这个尚且还在母亲腹中的孩子,倒成了更加名正言顺的第一继承人。
原来一直被传是体弱多病的太子实则勇武非凡,而多年不孕的太子妃竟也能一朝有孕。
昌平帝这父子两,到底还藏有多少底牌?
到这时,郑同铭再按捺不住,上前一步便伏跪在地,声音万分诚恳道:“恭喜陛下,太子妃娘娘有孕,天佑我大靖!然而,陛下,国赖长君啊……”
说着说着,他眼中渐渐含了泪:“如今反贼就在城外,太子妃娘娘腹中胎儿若要呱呱坠地,至少还需数月。再待他长成,更需十数年,下臣们等得起,只怕大靖等不起了!”
昌平帝一改作风,竟然迂回示弱,反将景安王摆到台面上来,既如此,他们这些暗中支持景安王的人,便是时候当机立断,乘势追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