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天下 > 第一三零章大铁路时代的开始

第一三零章大铁路时代的开始(1 / 2)

书名:明天下 作者:孑与2 字数:3332

第一三零章大铁路时代的开始
送走了刘主簿之后,孙元达的精神这才放松下来,一瞬间就汗出如浆!
慢慢地踱步回到厅堂,那里又坐满了人。
孙元达疲惫的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凉茶对在座的人道:“都听清楚了吗?”
杨文虎率先站起来朝孙元达深深一礼道:“孙公若有差遣,杨文虎无不遵从。”
冯通也颤巍巍的站起来朝孙元达施礼道:“保全扬州盐商产业之功,孙公第一!”
马上就有更多的人站起身朝孙元达施礼,他们对孙元达大肆花用他们的钱财不不但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对眼前这个平日里并不算起眼的秦商感恩戴德。
孙元达解开自己的葛布轻衣,随手拧一下,众人就看见有汗水居然被拧出来,溅湿了地面。
“蓝田派驻扬州的官员都是精锐,蓝田留在玉山的官吏也老于世故,就如同刘主簿所言,那些从玉山书院出来的正堂官,没有一个是容易对付的。
他们的所作所为,看似天马行空,却非常的有效,且有他们自己的规矩。
新的王朝,就有新的规矩,这几乎是一定的,而蓝田官员普遍对金钱不屑一顾的表现,却是我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
都说千里为官只为钱,这些蓝田官吏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不是不看重钱,只是钱这个东西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调配天下阴阳的一个工具!
而这,对于我们商贾来说,恰恰是最可怕的事情。
当钱成了工具……那么,被钱所赋予的很多意义都不存在了,可以拿来冒险,可以拿来消耗,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拿来牺牲。
在袁州,已经出现了蓝田官吏不惜消耗重金为十六个工匠续命的事情。
出动民夫三千,日夜开挖,仅仅是为了把埋在地下矿洞里的十六个工匠救出来,
为了这十六个工匠,他们不惜将矿洞旁边的好矿洞凿穿,让事故矿洞中的水流淌进好矿洞,活生生的将好矿洞淹没。
这个矿洞价值——三十万两银子。
最后,他们只拯救出来了四个人,其余十二人全部毙命。
他们看似花费了超过四十万两银子的费用,可是,用这四十万两银子,他们买到了扬州府所有工匠,以及小百姓们的心。
那些死亡的工匠获得了不菲的赔偿,纵观整件事,官府,百姓都是受益方,唯一受到损失的只有我们这些人……损失了钱财,还受到了警告,最后还被罚没了钱款。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蓝田官方对百姓,着实要比对我们好一些。
诸位掌柜,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警兆,我们这些人如果还不能向蓝田皇廷证明自己还有用处,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好日子就会彻底终结。
这就是老夫为何花费了十万两银子,耗费大半年的时光,什么都不做,哪里都不去,就守在蓝田,期待这些庄稼能帮助老夫将我们的心意上达天听。
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刘主簿也是蓝田官员中唯一一个可以让我们与皇廷联络的中间人,而他这个中间人恰恰比较平庸。
就像刘主簿自己说的那样——换一个玉山书院出来的正堂官,我们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效果。
天佑我等命不该绝!
花用一些钱财,完全是应该的。”
杨文虎哈哈哈笑道:“赔不了,赔不了,假如陛下能准许我们运营这些铁路,我敢保证,不出三年,我们就能收回投进去的钱财。
即便是陛下不把经营权给我们,修建两百里长的铁路一定会征集大量的田地,我们可以用这一点,给在座的诸位在关中最中心的地域谋一些产业。
而孙公跟刘主簿言说,要修建几个火车站的建议,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这会让我们轻易就获得了几个重要的铁路商埠。
太好了,修建铁路的费用,杨某认八十万两,若有哪位掌柜的手头紧,钱款不足,杨某愿意认一百万。”
冯通按住杨文虎的手道:“杨掌柜,秦商与徽商征战多年,这个时候,大家可都是坐在一条船上,老夫以为,应该利益均沾。
这里有上百家盐商,你一家占据了百万,你让其余人情何以堪?
人人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搬家来蓝田,这关系到身家性命,你可不要过份……”
杨文虎大笑一声道:“诸位,我们不是没有营生了吗?既然陛下准许我们修建玉山城到凤凰山城,长安的铁路,我们为何不能干脆就以修建铁路为新的营生呢?
冯掌柜,我们也莫要为区区两百里铁路上的一点利益争夺了。
想想看,我们如果修建了长安到洛阳的铁路,诸位以为如何?”
杨文虎的话音刚落,又有人大叫道:“洛阳到开封府,开封府到应天府,开封府到顺天府……天啊,只要我们开始干,至少三五代的营生就有了着落啊……”
孙元达解开汗衫,摇着一柄硕大的黑漆折扇用力的扇风,这一刻,他浑身滚烫,只觉得那颗已经着火的心快要从嗓子眼里喷着火跳出来了。
“铁路的运营权,不可能给他们。”
张国柱的眉头深深地皱起来。
“我宁愿以土地入股,也不允许铁路由一群商贾把控。”
“他们既然愿意修建铁路,可以给他们一些利益,可是,他们在拿到这些利益之后,不能仅仅修建一些眼看着就能赚钱的铁路,一些关系到军国大事的铁路,他们也必须参与进来。”
“这样不成,难道你要把这群商贾弄成与国同休不成?我的意见是,用他们的钱是看得起他们,只要让他们不亏本,稍有赚头就成了,修建铁路的主力必须是国家!”
“你胡说八道什么,现如今的大明刚刚有了那么一丝生气,掏空国库是非常不妥当的事情,只能利用这些人手中的钱来干大事。
修建铁路是一件非常大的工程,它会消耗大量的木材,钢铁,道砟等等物资,同时,需要的人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我大明如今百业凋敝,正好需要这样的大工程来让大明的钱变成活钱,只要钱流动到了普通百姓手中,对于各地抚民官来说,不吝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贫困之地的百姓可以通过去铁路工地上做工来赚取口粮,银钱,只要铁路一直修下去,一大群百姓就一直有活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