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天下 > 第九十八章与时俱进

第九十八章与时俱进(1 / 2)

书名:明天下 作者:孑与2 字数:3073

第九十八章与时俱进
中华七年的大明,对于农夫们来说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
在这一年中,大明境内还算是风调雨顺,是粮食生产的大熟之年。
以淮南为例,普通农户储存的粮食之多,足够三年食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熟之年的粮价是不用指望的,天下农夫从未幻想过大熟之年粮食价格会对他们有利,只希望在秋收之后粮价会有一个反弹。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今年的粮价,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高的。
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高产作物在司农寺官员们孜孜不倦的创新下,已经彻底的适应了大明的土地,产量之高,之稳定,在史书上闻所未闻。
自从大明军队离开了大明国土四处征战的时候,夹杂在军队中的司农寺官员,只要见到有价值的植物,就会第一时间运回大明,交付专人精心培育。
因此,大明国土上的农作物数量之多,之广也远超历朝历代。
以前,在大明稀缺的肉食,在草原的蛮族被降服之后,也大规模的进入了中原,昔日曾经写进律法中不得吃牛肉的条例,早早就被废除了。
每天早上,都有大批大批的牛羊进入关内,尤其是太原府,已经成了一座牛羊之城。
自从玉山书院研究院的一个人,将硝石制冰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一些巨大的渔船已经可以携带着大量的冰砖进入深海捕鱼,一时间,来自南方的海鲜干货,也铺天盖地的进入了中原。
当全世界的食物都向大明国内涌来的时候? 副食极大丰富的时候,曾经恒定了数千年的粮食价格终于开始崩盘了。
农夫们对此一无所知……
他们还在积极努力的大量生产粮食……他们质朴的认为……粮食那里会有多的吃不完的一天。
他们不知道的是——北方的牛羊肉进入中原的时候,是基本上没有成本的? 因为负责放牧的人基本上都是所谓的战俘? 以及奴隶。
南方的海鲜干货进入中原的时候? 也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因为在海上负责捕鱼的那些人全是奴隶。
农夫们手里有粮食,就是没有钱? 就连昔日供不应求的鸡蛋? 也因为养殖技术的突破,开始有大规模的养殖厂出现,价格也在暴跌。
中华七年? 是一个全民都在生产粮食的年份。
中华百姓从来都是勤劳的? 只要当权者给他们一个平安的环境? 给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在很久以前云昭就知道? 最好的社会制度只有五个要求? 即——不让有钱人得势,不让有势的人猖狂,不让有权的人贪腐,不让勤劳的人受穷,不让守法的受伤。
这是社会制度的最高目标? 不过? 现在? 大明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如果农夫们不能乘上这一次大明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 以后,他们永远都追不上。
身为皇帝,云昭这时候本该过上歌舞升平的日子? 因为天下早就平定了,百姓已经能够吃饱肚子了,剩下的贫富贵贱完全看百姓个人的能力,不用他这个皇帝操心了。
可是,这样是不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跟猪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如果纵容社会继续这么自由发展下去,强者就会拿走所有,弱者一无所有,这个结果一定会出现的,如过国家这个时候不调配一下,大明最终回归奴隶社会不是一个梦。
“所有进入大明本土跟食物有关的东西,按照口岸进口惯例,加征五倍税率,不得例外,不得迁延!”
“凡是使用大明本土粮食酿酒的酒坊降低两成税率,国相府有司在当前酒价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指导价格,以提高本土粮食价格为指导意见。
同时,应当积极扶持麦,稻,糜,谷,玉米,红薯,土豆等等本土粮食作物的二次开发,不论是降低商税,还是资金支持,都必须以提高农夫收入为主导,否则,严惩不贷。”
“凡是大明体制官员,当以使用,食用大明本土作物为荣,迅速培养使用,食用大明本土作物的习惯,并一以贯之。”
“凡各地即将进行,以及正在进行的地方建设事业,必须优先雇佣本地乡民,不得大量使用奴隶,除危险,艰苦,危急百姓生命安全的项目除外。”
“积极引导农夫脱离土地生产,支持农夫进行经济创造事业,此项将进入官员清吏司考核。”
“凡有积极致富的农夫并有成果者,当重点宣扬,重点奖励,朕不吝与之共饮。”
“凡是……”
这种照顾农夫的法令,云昭共计颁布了十条……名曰《农十条》。
有能力驱使奴隶在北方的草原上放牧的人,大部分都是军方,以陆军为主。
有能力在海上驱使奴隶耕海牧渔的人,大部分都是军方,以海军为主。
有能力从南洋以极低价格运送大量粮食进入大明内部者,大部分都是军方,以远征军为主。
为此,云昭特意写了信给军中将领,希望他们能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同时警告军方,应当以作战,守卫为第一目的,不得将更多的心力放在经商上。
在国内,军队不得经商,在国外,从现在起,除过一些必要的商行,不得再开新的商行,这一条将纳入监察部监察视野,如果违反,皇帝将不会如同以往一样,替他们向韩陵山,钱少少求情。
现如今,正是云昭威势最高的时候,不论是地方,还是军方,在收到皇帝陛下的旨意之后,也在第一时间执行,而执行这条策略最迅捷者,却是钱多多。
在钱多多的催促下,天下酒庄在使用完毕了存粮之后,迅速开始收购大量的粮食,用来酿酒。
云昭选了一个休沐的日子,邀请在燕京的大佬们过来吃饭,说服谁都不如说服他们。
张国柱听说过来吃饭,还以为是云昭自己下厨,过来看了一眼发现是厨师在忙碌,就把准备进谏的话吞肚子里去了。
以前云昭还不是皇帝的时候,给大家下厨做点吃食,是雅事,现在,皇帝要是再下厨,那叫不务正业,做一顿饭不但起不到笼络人心的目的,还会让皇帝的威严扫地。
今天,大家吃的全是杂粮。
重点是土豆,玉米……
第一道菜就是油炸薯条!配上西红柿酱。
这东西对于张国柱等早就把山珍海味吃厌烦的人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随便吃了几口给皇帝几分颜面之后就问皇帝弄这盘菜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