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现代艳帝传奇 > 第四十三章 宫变

第四十三章 宫变(2 / 2)

书名:现代艳帝传奇 作者:金庸隐徒风笑天 字数:7649

又走了一会儿,闻见“的的”马蹄声急响,一队骑兵匆匆而来,当前一名将军,头戴金盔,身披铠甲,三四十岁上下,一脸的精明强悍,龙霄眼光敏锐,认得此人正是白云道长的大弟子华世涛,那日他初至逍遥之境便是由他陪同到的镇煞关,此人为人老成干练,一身武功也尽得白云道长的真传,是他新任命的禁军统领。
华世涛见到龙辇,立即赶来,一跃下马,跪在地上道:“微臣华世涛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龙霄四平八稳的坐在龙椅之上道:“华将军,宫中是怎么一回事。”
华世涛一拱手道:“启禀皇上,是前明已经辞朝在家养老的原礼部尚书左思贤与原刑部尚书韩起带着自己的一些亲信,勾结宫里的禁军副统领陈洛及一部分禁军偷偷的打开宫门,想要秘密刺杀皇上,所幸微臣发觉及时,带领部下经过一番激战将逆党全数擒获。现在请皇上发落。”
龙霄暗暗骂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日攻入皇宫,宫里的大部分禁军已经战死,而最后那个曾在凰栖宫假扮三公主准备诱杀他的“穿云手”陈洛带领着余下的禁军全部归降,他知道后,便将自己当日留在渤州府里看护伤兵的一千精兵及已伤愈的一千多人调来充任禁军,另处还在威远王的降兵中挑了三千人进入皇宫,而那陈洛,自己念他熟悉宫中事务,暂时让其率部留用,不想今日便出事了。
正在想发如何处置这些前明忠臣,却见到一名士兵骑着快马来报道:“启禀皇上,左丞相顾子通前来朝见,说有要事相商。”
龙霄知道他必是为这逆党之事而来,点点头道:“好,你去传我口喻,就说我在元亨宫等着他。”
说着一边让华世涛将逆军全部关押起来,一边让人起驾返回元亨宫。
刚到宫中议事房坐下不久,就听到外面有太监尖声道:“皇上,左丞相顾子通在外求见。”
龙霄道:“宣他进来。”
随着太监宣进的声音,便见到顾子通匆匆走了进来,他本来相貌猥琐,身材又极矮小,头顶长翅乌纱黑帽,穿着紫红色宽大朝服,实在是显得不伦不类,毫无一品大员的气度。
龙霄向来对他尊重,参拜完毕,就让他在房中右首坐下,道:“顾丞相,这次来有何事相奏?”
顾子通也不多罗嗦,当下便道:“皇上,对于左思贤等一众逆臣,你准备怎么办?”
龙霄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觉得是大伤脑筋,听到顾子通来问,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道:“陈洛此人无足轻重,但左思贤与韩起这两人过去是大明朝的重臣,年老德馨,清正廉明,曾经辅佐过三朝大明皇帝,无论是在百官中还是在民间中都拥有极高的声望,是大明朝里不可多得的好官,要是杀了他们,只怕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说朕没有容人之量。而若是不杀这几人,朕的皇威将荡然无存,而且开此先例之后,更有朝臣会认为朕懦弱好欺,说不定暗中再做些不轨之事,岂不是让人心烦。顾丞相,以你之见,朕该如何是好?”
顾子通一拱手道:“皇上,恕微臣直言,左思贤此三人不可不杀,不仅要杀,还必须株连九族。”
龙霄凝视着他道:“顾丞相,说说你的理由。”
顾子通道:“左思贤与韩起两人向来名声极好,深受朝野内外官员百姓尊重,两人的门生也遍及各州府之中,多数还在担任要职,因此这两股势力交织在一起,力量不可小觑,而这两人深受大明朝厚恩,又有儒家的那种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心意,你纵有建文遗诏正名,但那遗诏最后模棱两可,让人各有所解,因此他们就视你为夺权篡位的大奸贼,与威远王并没两样。要是皇上为了显示自己的胸襟,赦免了这三人,或许会换来一时的美名,但是不要期望他们会怀恩醒悟,相反的,在背地里,他们会说你假仁假义,继续煽动门生与百姓反对你,到时候朝庭动荡,又会迎来多事之秋。”
龙霄听完顾子通的话,正要出言,却闻门外太监又道:“启禀皇上,右丞相司马轻鸥率兵马大元帅方靖及大司徒、大司寇、大司空、大宗伯等人在宫外求见。”
龙霄与顾子通对望一眼,明白这行人来必然是为左思贤等说情的,顾子通向龙霄一拱手道:“皇上,你已是九五之尊,凡事要依大局,臣下之言,还望深思,现在司马丞相在外,微臣在此不便,就先行告辞了。”
龙霄点了点头道:“也好,顾丞相,你先退下去,你的话朕会记在心头的。”
说话间顾子通已躬身退下,过得一阵,司马轻鸥便由方靖推着进来了,身后还跟着四名大臣。
参拜之后,龙霄各自赐座,司马轻鸥便拱手道:“皇上,微臣等人是为左思贤与韩起而来。”
龙霄道:“司马丞相有什么话,就请直谏无妨。”
司马轻鸥道:“皇上,要论左思贤与韩起他们的罪,的确是该株连九族,但微臣等却想老着脸讨个人情,不过这也是为了皇上的江山社稷着想。”
龙霄点头微笑道:“既是如此,司马丞相,朕倒有兴趣听一听。”
司马轻鸥道:“皇上可能不知,左思贤此人从小精研孔孟之学,二十岁为礼学官,四十岁为礼部侍郞,五十二岁至礼部尚书,直至年老辞朝,为官达五十年之久,一生之中,克欲守义,从未做过一件逾礼之事,而且为官清廉,还经常用俸金救助贫弱,到现在家中不过有一个小院,薄田也不过十亩,试问大明官员之中,谁能做得到,微臣等也是常常汗颜。”
龙霄点点头,叹道:“为官五十年,只有这点财产,的确令人敬佩。那韩起又如何?”
司马轻鸥望着方靖道:“方元帅,韩起是你的世伯,他的事还是你来说罢。”
方靖连忙向龙霄一揖手道:“皇上,这韩起从小以耿介无私闻名于众人,三十岁入选刑部,查起案来,总是小心谨慎,生怕冤枉了一个好人,他曾经为了去翻一个已经定案的民妇杀夫之案,五天五夜不眠不休,终于才查清了事情的真相,救了那民妇一命,自己却从此得了夜醒之症,数十年来,在他的手中极少有过错案,便是被他判了刑的罪犯也对他非常佩服,人称韩青天,桃源里的百姓全都知道他的清名。”
司马轻鸥等到方靖说完,又道:“皇上,左思贤与韩起这两人,桃源里的许多百姓皆得过他们的恩惠,大家都视为立世楷模,若是你能网开一面,赦免两人的死罪,百姓们便会说你是个仁慈宽怀的明君,反之,若是将两人依律斩首,只怕会再激起民变啊。臣下之言,还请皇上三思。”
龙霄听他说罢,环视了其他四位大臣一眼道:“那你们都是这个意思了。”
那四名大臣齐齐揖手,异口同声道:“司马丞相之言,正是道出了臣下们的心声,恳请皇上采纳。”
龙霄这才点着头道:“行了,你们的意思朕都清楚了,就先行退下罢,朕要好好的想一想。”
司马轻鸥等人相互一望,便恭恭敬敬的向龙霄告了辞退了下去。
龙霄等到这些人全部走得干净,开始静静的思考起来,顾子通与司马轻鸥的话都各自有理,而若是依司马轻鸥之言更显得自己正直仁慈,但是,这对于整个桃源的安定真的有利么?首先,就如司马轻鸥所说,左思贤与韩起是桃源百姓的楷模,也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百姓们争相效仿,若是让这两人活下去,他们要做的事必然是继续的骂自己是奸贼,继续的反对自己,然后有更多的官员百姓为所谓的道德正统加入他们的阵营,到时候就会向顾子通所说的那样朝庭动荡,会迎来多事之秋。这样的结局,真的是桃源百姓愿意看到的吗,?真的是桃源百姓愿意过的吗?文德皇帝一生,也算是仁慈宽大,但他最终并没有给桃源百姓带来安宁祥和的生活,自己能重蹈覆辙么,不,绝不能,司马轻鸥与那两人有旧交,又甚是敬佩他们的为人,出面说情,也在情理之中,但正因为有了这种私情,才不能做到高瞻远瞩。如果依他所说,杀了此二人恐怕激起民变,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其一,在威远王领地之时,他已完成了对军队的整改,所有的要职都由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人担任着,即使是方靖心怀不满,也不能调动他们来反攻自己,而军队只要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稳定朝局便有了八成以上的把握,更何况的是,百姓们才渡过了战乱,经历过了亲人离别的日子,只要不是朝庭黑暗无光,让他们饱受官僚欺压,缺衣少食,就难让他们拿起兵器与朝庭作对,毕竟对绝大部分百姓来说,自己与亲人的生存环境,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思及此处,龙霄的心中已想到了连顾子通都没考虑到问题,当前大明遗留下来的官员中,腐朽无能,善于溜须拍马的人太多,占据了朝中大部分的要职,而让民间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进朝一展才华,自己正好借左思贤等谋反之事在朝庭中以查清同党为名,将一些无能的官员降职调派,然后再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进来,一是稳固加强自己的权力,二是从此打破大明朝沿袭了数百年的世袭制,让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朝庭带领百姓们发展生产,丰富物质,而军队就要全力以赴的厉兵秣马,训练不怠,等一切准备完毕,就向天煞族开战,一统桃源,完成自己的理想。
主意已定,龙霄已不再和任何人商量,当下双眼含着威煞之气,用还不是很熟练的朱笔写了数道圣旨。
第一,立刻斩杀左思贤等所有逆党,按律诛其九族,其门生徒众,除了有利于百姓生产生活之人,以同党论处。
第二,诏告天下,由顾子通任主考官,开新科取士,地方若有品行优德与特别技能之人可向朝庭举荐,其人一但被朝庭升用,举荐人便有厚赏。
第三,各个州府特设富民官一名,专门负责发现启用对百姓的衣食住行有合理化建议的人,谁要有突出贡献,将以军功论赏,并载入桃源史书之中。
第四,从今以后,凡为官者,俸禄可增加三成,有特殊情况,还可向朝庭申请补给,但若有失德害民者,一经查实,无论是谁,无论官大官小,即刻斩杀,绝无人情可讲。
他一口气写了这四道圣旨,传人来各自颁布出去,这才到内房就寝,当他躺在描龙画凤的御床上,双眼却怎么也合不拢,他深深的知道,第一道圣旨一出,便会有成百上千颗人头落地,他也会背上无数的恶名,甚至是得罪司马轻鸥等人,但是他也开始明白,要成大事,就要忍别人所不能忍,无论过程怎样,他都会最终让桃源百姓过上数百年来从没有过的幸福生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