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630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烽火

第一百一十八章 烽火(1 / 3)

书名:大明1630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9196

崇祯脸色好看了点,他点了点头,正想说些什么,胡可鉴突然从外间快步走了进来,刚刚进门便跪在地上,浑身瑟瑟发抖说不出话。崇祯看到他的样子,心情越发恼火,喝道:“又有什么事情吗?快说吧!”

“烽,锋,烽火!”胡可鉴结结巴巴的说道,殿中众人闻言脸色顿时大变,北京城就在燕山南麓,天气好的时候站在煤山上就能看到燕山山脉的轮廓,若是点起烽火台来更是看的一清二楚,若是那地方能看到烽火台,敌军距离北京城恐怕也就了两三日的路程了,以当时的通讯手段几乎可以说已经逼到眼皮底下了。

“哪里来的烽火?”崇祯赶忙问道,明代的烽火台制度已经非常完备,通过不同数量的烽烟数量、颜色可以传递信息量颇大的情报了,比如破边的位置,兵力的多少。

“是松亭关!”

殿中顿时哗然,胡可鉴口中的松亭关便是喜峰口,位于今天河北宽城县西南。关门险塞,当交通孔道。辽时自燕京(今北京城西南)至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每取道于此。明建文初燕王棣自永平(今河北卢龙)谋并大宁(今宁城西),以此关险隆塞难下,乃从刘家口攻大宁,还取松亭。是连接长城内外的重要孔道。若是大军过了此处,向东而来过了遵化、平谷、香河便是京师了,快马不过两日便到。这等大事,为何事前毫无预警呢?

“是哪家的兵马?有多少人?”

“都是虏骑,应该是刘成的兵马,若是依照烽烟说的,只怕不下十万人!”

“十万?”崇祯的右手一颤,险些将御案上的砚台扫落在地,下意识的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会不会是边军夸大了?”

胡可鉴磕了个头,不敢说话,此时的他心中早已是惶恐之极,他与刘成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个御马监掌印太监便是用了刘成的银子买来的,之后更是陆陆续续得了他很多好处,甚至私下底还以兄弟相称。这些放在平时其实也没有什么,但若是这个时候被捅出来,文官还好,自己这个太监绝对是死路一条。

侯恂笑道:“圣上所虑甚是,刘成当初平定东虏时亦不过三四万兵,多尔衮、多铎归降时说虏中情绪对其甚为不满,不过是迫于威势罢了,必要留兵镇守,今日前来充其量不过三万人罢了,边军讳败为胜,夸大虏众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候先生所言甚是!”见侯恂也赞同自己,崇祯脸色稍微好看了些:“不过刘逆所将皆是精兵,随不过三万人亦不可小视。侯先生可有什么办法应对?”

侯恂显然方才已经想过了,沉声道:“圣上,圣人云‘名正而顺’,朝廷第一件事情就应该先夺去刘贼的爵位官职,让天下百姓明白顺逆之分,然后以顺讨逆,自然无往而不胜!”

“候先生所言甚是!”崇祯本就对刘成恨绝了,听到侯恂这般说甚和自己的心意,点头道:“王大伴,你且将侯先生的话记下来,待会好拟旨!”

“是,皇爷!”王承恩应了一声,走到一旁拿起毛笔,准备记录。

“那第二桩呢?”

“自然是加强京师的防卫,刘成不过三万兵马便敢于如此猖獗,定然是有恃无恐。京师城墙高厚,又有红衣大炮,绝非仓促可下的,彼在京中必有细作,为其通报消息,臣以为当让北镇抚司加强缉拿。同时准备守城的逐项事宜!”

“嗯,好,好!吴孟明你听清楚了吗?”

“是,下官一定加紧缉拿!”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赶忙磕了两个头。

“那第三呢?”

“调关宁、宣大二镇派兵勤王,夹击刘贼!”侯恂沉声道:“京师之兵素不习练,若与刘贼野地浪战只恐不利,还是坚城不出的好。宣大镇卢大人、关宁军皆有十万精兵,以之东西夹击,何患刘贼不破?”

“好,好,好!”崇祯脸上已经布满笑容:“有侯先生在,朕无忧矣!”

“臣还有一计,可保刘贼首尾不得相顾,不得生返辽东!”

“哦,侯先生请讲!”

侯恂捻了一下颔下的胡须,笑道:“圣上,多尔衮、多铎二虏原本为老奴之子,虏酋皇太极之弟。为刘成所败才猖狂投靠朝廷。这两人乃是虏中贵种,在虏中颇有威望。为何不在乘刘贼倾巢南下,后方空虚的时候,让这两人前往辽东,也可在其后方兴风作浪,使其首尾不得相顾呢?”

“此计甚好!”崇祯拊掌笑道,他越看侯恂也是欢喜,越发觉得此人比接替杨嗣昌的温体仁要顺眼多了,暗想是否应该把这两人掉个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