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349章 西夏大军南下(第二更)

第349章 西夏大军南下(第二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229

夏主李乾顺听闻这个消息后,雷霆大怒。
大夏国子民在大夏国上层眼中,突然变得值钱起来。
在宋朝方面还尚不知情的情况下,西夏单方面悍然发动了宋夏之战。
此为宋夏之间第六次战争。
前五次宋夏之战,双方各有胜负。
基本脉络也很清晰。
仁宗时期,西夏做大,爆发了山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边寨之战。
这是第一次宋夏之战,宋夏各有胜负,但这是西夏的立国之战。
第二次宋夏之战是大顺城之战,西夏攻打大宋失败,双方逐渐进入守势。
第三次就是宋神宗时代了。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不太出名但战功赫赫的名将,他叫王韶。
他是王安石提拔的,这个热血书生为了弄死西夏,自费在西北逛了好几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宋神宗上了一份《平戎策》。
《平戎策》的核心内容很简单:拓展西北青唐地区,在那里砍断西夏与青唐吐蕃联系的右臂,拉长战线,用前几十年在西北推行的“蚕食战略”累计的力量对西夏形成长线压制之势。
这与当年汉武帝为了砍断匈奴右臂,开拓河西走廊的战略思路一模一样。
第三次宋夏之战的前奏是熙河开边,由王韶亲自主持,王安石鼎力支持。
其结果是宋军威震西北,尽收湟水之地,招抚吐蕃诸部,对西夏右翼形成致命的压制。
随后才出现了宋神宗的五路伐夏的大动作。
第四次宋夏之战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这已经是宋哲宗时代。
这个时代,王韶已经去世,王安石等人也都不在了。
但大宋朝堂又出现了一个战略兼战术大师,他就是被文官们骂奸臣的章楶(zi),他在泾原路担任经略使,差点打得西夏灭国。
这个时候宋夏局势,俨然已经是大宋俯瞰西夏。
第五次就是对西夏致命一击的横山之战了。
横山是西夏左翼屏障,在第三次宋夏之战的时候,右翼被王韶砍断,西夏南部全线暴露在大宋锋芒之中。
第五次宋夏之战,最富裕的横山失守,西夏亡国在即。
结果金人南下,西夏得以苟活。
在赵宁这个时间线,西夏缓了几年,国力恢复过来。
靖康五年的会州军变,不是孤立事件,它是西夏再次变强后的一次反击,是宋夏两国争端的必然结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正月十九日,也就是会州军变发生的第二天,五万西夏大军如同幽灵一样出现在了西安州,对西安州进行了闪电般的围攻。
仅仅一天时间,这座西北要地就被西夏大军攻克下来。
西安州守将尽数殉国,城外雪地被染成红色。
西安州并不算雄城,以前也没有这个地方,但战略地位极其特殊,它的出现因为一个人。
谁?
张叔夜。
西夏人每年冬天趁着黄河结冰过来打兰州,兰州的宋军到冬天都披着铠甲,非常辛苦,这样长久下去不是个事。
当年任职兰州任职录事参军的张叔夜发现西夏人来打兰州,一定会在天都山一带停留补给粮食,于是上言在天都山建立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就是西安州。
西安州建立之后,兰州压力骤减。
西夏人之所以攻打兰州,是第三次宋夏之战的遗留问题。
兰州是陇右都护府的北大门,攻破兰州,王韶在熙河开边的诸州都会重新回到西夏人手里。
也就是说,西夏被王韶砍断的右臂,又重新接回去了。
所以兰州是一个战略要地。
而此次早已蓄谋的西夏人突然发动了对西安州的进攻,但其本身的目标是兰州,以及兰州以南的熙州、洮(tao)州、河州等地。
这些地方一旦被西夏攻下来,大宋的陇右都护府,也就是湟州、西宁州一带就与陕西诸路隔绝了,到时候就是西夏人囊中之物。
如果陇右都护府一失,西夏在右翼的战略压力将全部消失,更多的资源将可投入到左翼的横山,与大宋打大规模的战役。
而且赵宁还指望在湟州一带的折彦质能和西北的回鹘人交易战马。
所以,靖康五年正月十九日,西安州沦陷,标志着大宋西北战略危机的到来。
这次西夏诸将叫李良辅,这个人曾经在金辽之战中,被派过去支援辽国,结果被完颜娄室和完颜斡鲁围殴兵败而归。
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西夏上层说明了西夏就应该赶紧跪在金国爸爸面前。
而这一次,他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出其不意的攻打了西安州。
“李帅,此地距离会州仅有百里,请给末将七千人马,末将一天之内拿下会州!”李良辅的副将李阿土罕豪气干云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